|
非开挖修复技术具体是如何操作的?非开挖修复技术操作流程解析 一、预处理与检测 管道清洗与疏通 使用高压水射流(压力可达200-300MPa)清除管道内壁油污、树根等附着物,配合真空吸污车同步清理残留物,确保作业面清洁。 缺陷定位与评估 通过CCTV检测机器人或声呐设备扫描管道,生成360°高清影像,精准识别裂缝、塌陷等缺陷位置及严重程度。 二、主流技术操作流程 1. 紫外光固化修复(UV-CIPP) 软管拉入:将浸渍光敏树脂的玻璃纤维软管牵拉至待修复管道内,充气使其与旧管紧密贴合。 紫外光固化:启动紫外灯组匀速移动(速度约0.5-1.5米/分钟),树脂在特定波长下交联固化形成刚性内衬管,表面光滑度提升60%以上。 质量验收:二次CCTV检测内衬管与旧管贴合度,验证过水断面损失率≤5%。 2. 原位固化法(CIPP) 翻转/牵拉软管:将浸渍热固性树脂的软管通过水压翻转或机械牵拉方式覆盖整段管道。 热固化成型:采用热水循环(80-95℃)或蒸汽加热(120-140℃)使树脂固化,形成厚度5-20mm的“管中管”结构。 端头处理:切割多余内衬管,密封端口防止渗漏。 3. 螺旋缠绕法 型材缠绕:在检查井内安装缠绕机,将PVC/PE带状型材螺旋推进管道,通过锁扣连接形成连续新管。 环形间隙处理:向新管与旧管间隙注入水泥砂浆或膨胀材料,增强结构稳定性。 4. 局部修复技术 气囊扩张定位:将浸渍树脂的玻璃纤维织物包裹气囊,充气加压至0.1-0.3MPa使其紧贴破损处。 常温/加热固化:保持压力2-4小时(常温)或30-60分钟(加热),形成局部环状加固层。 三、特殊场景技术应用 热塑成型法(FIPP):工厂预制HDPE工字型衬管,现场加热软化后牵引至旧管内,加压贴合后冷却成型,适用于DN100-DN1000管道。 静力裂管置换:用液压设备破碎旧管(混凝土/陶土管)的同时拉入新管,可扩大管径10%-30%。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固化参数监测:紫外光强度≥8000μW/cm²,热水固化温差控制≤±5℃。 环保处置:清洗废水经沉淀过滤后排放,油污污泥按危废标准转运处理。 验收标准:修复后管道渗漏量≤1.25L/(m²·d),环刚度≥8kN/m²。 技术对比 技术类型 适用管径 施工周期 核心优势 紫外光固化 DN300-DN2000 4-8小时 固化快、内壁光滑 螺旋缠绕 DN200-DN3000 1-3天 可带水作业、成型快 点状修复 DN300-DN1000 2-4小时 精准修复局部缺陷 |